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期刊导读

循证医学在眼科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

来源: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07

眼科实习带教能够提高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帮助其快速过渡转变专业医护人员的角色,但影响眼科实习带教成效的因素较多,其中带教人员业务能力与带教模式问题不能忽视。传统灌输式的带教模式,忽视了医学生的主体地位与问题分析解决能力的提升[1]。循证医学带教模式是一种基于问题的终身学习与自我教育的医学教育模式。在眼科实习带教中贯穿循证医学思维方法与概念,能够将医学生从传统学习观念与态度中脱离出来,更利于临床思维能力等综合素养提升[2]。为进一步提高眼科临床带教的成效,对2017 年2 月—2019 年7 月前来本院实习的学生采用循证医学带教,取得较好效果,现将具体结果汇报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眼科在2017 年2 月—2019 年7 月进行实习的48 名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当作观察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4 名。其中对照组年龄22 ~25 岁,平均(22.)岁;男性14 名,女10 名。研究组年龄22 ~26 岁,平均(22.)岁;男11 名,女13 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实习带教模式,采取一对一带教方式,由1名带教教师全程带教,分为白班、夜班、门诊、治疗四种班次,每2 天安排一种,带教教师根据情况合理安排知识讲授与实践操作。研究组接受循证医学实习带教模式,方法如下:(1)知识培训。由眼科副主任医师撰写带教教案,对全体学员进行系统的知识培训,主要内容包括循证医学知识和眼科临床知识,使学生系统的掌握眼科临床基础知识、医患沟通技巧、循证医学资源数据库、互联网检索资源方法、学习文献评价方法等方面。(2)循证医学训练。实习生以6 人一组分成4 个教学小组,在带教教师指导下,实习生分工合作,两人负责问诊与病史资料收集、体格检查工作;两人负责查找文献资料;两人负责咨询专家意见;小组工作每天轮换。带教教师根据眼科患者体征与检查结果提出需解决的问题。教学小组结合病历资料意见、文献资料拟定诊疗方案,在带教教师指导下将修改后的方案用于临床,下班后小组交流活动心得与经验总结。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考核结果。组建考核小组对两组进行考核,考核项目分为理论测试和操作考核,其中理论考核满分40 分,操作考核满分60 分。(2)对比两组的带教满意度调查问卷。向两组发放自拟带教满意度调查问卷,了解两组对带教目标与教学方法、沟通能力等方面的满意评价结果。调查问卷采取百分计,超过90分为非常满意,80 ~89 分为满意,60 ~79 分为较满意,低于6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较满意例数)/总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用SPSS 22.0 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考核结果比较

研究组的理论测试成绩与操作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如表1 所示。

2.2 两组带教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的满意度为95.83%,高于对照组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P <0.05),如表2 所示。

3 讨论

循证医学主要运用当前研究证据,结合医生临床经验与专业技能,考虑患者愿望、需求与价值等要素,制定出个体化的治疗措施[3-5]。循证医学对现代医学各领域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但对医学工作者对证据收集评估、利用等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6-8]。尤其是在眼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循证医学能够引导医学生主动发现与处理工作中的问题,并在问题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解决方法[9]。医学实习生对科学证据的收集利用,对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表1 考试结果比较(分,)指标 对照组 研究组 t 值 P 值理论测试成绩 34. 38. 7.050 <0.001操作考核成绩 54. 58. 7.148 <0.001

表2 满意度比较[例(%)]images/BZ_58_177_418_2267_476.png对照组 24 7(29.17) 6(25.00) 2(8.33) 9(37.50) 15(62.50)研究组 24 17(70.83) 4(16.67) 3(12.50) 1(4.17) 23(95.83)χ2 值 - - - - - 8.084 P 值 - - - - - 0.004

循证医学在眼科实习带教中的引入,对带教教师的业务能力与职业素养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带教教师应当加强备课与循证医学相关知识学习等工作的落实,还需注重自身问题分析与解决的提升。尤其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带教模式,带教教师应当善于利用诱导式与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展开查房与病例讨论等,提高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帮助医学生掌握更多获取新知识技能与解决临床问题的方法,从而不断提升医学生的理论实践综合能力[10]。带教教师可以组织医学生以小组形式,围绕病案根据循证医学各环节,展开有目的的系统训练。循证医学训练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研究患者病史与体征等检查结果,提出病因、诊疗、预后等需解决的问题,带教教师鼓励医学生质疑,以带动自身创新思维与临床循证思维能力的提升[11]。二是根据问题解决需要,引导医学生利用互联网或图书馆等途径收集相关证据[12]。三是根据流动病学与循证医学评价文献原则,引导医学生以小组形式评价文献信息的价值性与真实性,最终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与结论[13]。四是带教教师做出点评与结论,对研究对象选择、资料设计方案、文献资料真实性等内容做出客观评价,促使临床资料方案更加完善与全面。带教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指导医学生用正确检索方法策略全面寻找研究证据,以及如何评价文献资料真实性、指导后效评价等方面[14]。